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信息來源: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日期:2012-02-22 17:10 【字體:

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


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

文件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

——201221日在柳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 長 鄭俊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提出的“二十八字方針”,扎實推進“三個同步”,全面實施“二次創業”,在國際國內發展形勢錯綜復雜、用電及資金異常緊缺、原燃料價格不斷上漲等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克難攻堅、砥礪奮進、鏗鏘前行,有效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九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43億元,增長11.0%;工業總產值3150億元,增長2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5.55億元,增長31.5%;財政收入229.6億元,增長14.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5元,增長10.41%;農民人均純收入5700元,增長15.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6。為民辦20件實事基本完成。

一、工業經濟再上新臺階,“三年四千億,工業再翻番”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工業經濟實現五大新跨越。一是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僅用兩年就實現了從2000億到3000億的歷史性跨越。二是更新改造投資突破500億元,達546.47億元,增長34.7%;工業投資完成446.47億元,增長39.7%;兩年內均翻了一番。三是規模以上三大支柱行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達2165.88億元,增長17.51%。四是全市汽車銷量突破150萬輛,達151.9萬輛,增長6.6%;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車、東風柳汽多功能乘用車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45.6%19%,高居全國榜首。五是企業發展實現新跨越。柳鋼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50億元;上汽通用五菱銷售收入突破450億元,柳工突破200億元。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由260家增至325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9家,總數達743家。

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我市成為第二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和首批國家級創新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試點,并榮膺2011年度最具成長力自主創新型城市。工程機械、預應力機具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落戶柳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94家增至101家,成為全區首個突破100家的城市。新增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企業技術中心8個。上汽通用五菱造型中心落成啟用,標志著具備了整車完全自主研發能力;企業首個自主開發轎車品牌“寶駿630上市僅5個月銷量即突破2萬輛大關。啟動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國家級(繭絲綢)、自治區級(汽車零部件、銦、預應力)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相繼掛牌,并率先在全區設立“市長質量獎”。技術標準戰略扎實開展,企業參與制定、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3項。

園區經濟快速發展。全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達1175億元,增長42%。陽和新區工業產值突破300億元,增長40%;河西、柳北工業區突破200億元,分別增長44.3%29%。電子信息產業園開工建設。洛維工業集中區、融水工業區成為自治區A類產業園區,全市A類以上產業園區增至10個。廣西柳州汽車城建設全面鋪開,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車基地及40萬臺轎車發動機、東風柳汽新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節能降耗成績顯著。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6%38家重點能耗企業節能141.6萬噸標準煤,分別完成年度目標的125%535.7%。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萬噸,圓滿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生態型企業工作有效開展,柳鋼、煙廠榮獲自治區級“清潔生產企業”稱號。

二、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三農”狀況進一步改善

農村基礎建設持續加強。農村公路完成投資2.71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711公里,其中通行政村水泥路193公里,通屯道路204518公里,新增通瀝青(水泥)路行政村28個。水利完成投資11.2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41座,新增恢復改善農田灌溉面積21萬畝,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22處,解決了15萬人口飲水問題。縣城規劃、重點鄉鎮產業規劃有序開展,六縣村莊規劃覆蓋率達60%。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城鄉風貌改造扎實推進。城鄉電網改造完成投資8.62億元。改造1.27萬戶農村危房年度任務全面完成。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實現脫貧2.5萬人。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以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深入開展。耕地和基本農田保有量同比持平。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7.09億元,增長6.1%。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糖蔗、桑蠶、蔬菜、水果、茶葉、禽畜、特色水產、經濟林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十大農業工程”年內投資8.06億元,5個項目提前完成三年目標任務。“菜籃子”工程穩步推進,共完善蔬菜保障基地1.07萬畝,完善標準化蔬菜基地3945畝,畜禽規模養殖場已達3875個,增長27%。農產品品牌培育取得新成效,“柳韻春曉”茶葉入選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指定接待用茶,融安金桔、柳城蜜桔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甘蔗新品種“柳城03/1137獲命名為“桂柳2號”。魯比村和百朋鎮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重點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62家市級以上重點企業銷售收入68.1億元,增長14.05%。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總數由627家增至726家,入社農戶達1.4萬戶。

縣域經濟穩步發展。六縣地區生產總值達480億元,增長8.9%;其中融安突破40億元。六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8.25億元,增長35%;柳江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六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6.25億元,增長0.13%;其中鹿寨突破100億元,柳城、融安、融水均突破50億元。六縣財政收入32.56億元,增長23.8%;其中柳江突破10億元,柳城、三江分別突破5億元和2億元。

三、服務業穩步發展,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步伐加快

商貿物流業蓬勃發展。“十大商貿工程”扎實推進,千畝鋼鐵物流園一期基本完工,千畝農貿物流園、千畝化工物流園加快建設,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廣西醫藥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專業市場建設加快,汽車南站——金鵝市場綜合改造、南方花鳥市場、柳州家具建材市場順利啟動。大型商業設施建設進展順利,金盛廣場購物中心建成開業,風情港、地王財富購物中心開始內部裝修,陽光100城市廣場摩爾城封頂,秀品天地開工建設。引進“華強電子數碼城”、“優越百貨”、人人樂連鎖超市等商業名店,提升了商業檔次。專業化物流加快發展,柳州五菱物流、柳州外運公司成為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示范企業。

城鄉居民消費持續擴大。家電下鄉及以舊換新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實,組織“510促銷活動,舉辦柳州消費購物節、國際狂歡節美食節,開展“柳州人評柳州菜”活動,有力刺激和擴大了城鄉消費。城鄉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改造升級城鄉農貿市場52個;新建和改造“萬村千鄉工程”放心農家店40家,商品配送中心3個,社區微型超市50個;建成國家級社區商業示范社區2個、市級社區商業示范社區3個。針對物價過快上漲態勢,及時啟動臨時價格干預,出臺保供穩價措施,實施定點定量定時銷售平價豬肉、大米和食用油,并依法果斷查處餐具消毒企業串通漲價及部分商販哄抬食鹽價格等違法行為,確保了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物價漲幅全區最低。2011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8.8億元,增長18.5%

旅游名城”建設取得新成效。“十大旅游工程”進展順利,東堤春曉項目完工,旅游碼頭、柳州奇石館竣工使用,水上娛樂運動世界、龍潭景區升級改造等項目加快建設,鳳凰河生態旅游區、三江民族風情園等項目穩步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旅游標識系統進一步完善。新增四星、三星級飯店各2家。文廟、城市規劃展覽館成為國家4A級景區,融水田頭苗寨、龍女溝、柳城知青城成為國家3A級景區。成功開通南寧至北京“風情柳州”旅游品牌專列;成功舉辦“風情柳州”(香港)主題宣傳周活動及民俗旅游攝影展;成功舉辦國際旅游小姐大賽、第八屆中國侗族多耶節等大型節慶活動,進一步集聚了人氣,提升了柳州的知名度。2011年,全市共接待過夜入境旅游者11萬人次,增長35%

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全年房地產完成投資199.17億元,增長20.4%。新建住房價格漲幅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

四、城市建設管理力度不斷加大,城市承載能力持續提升

城市東擴步伐加快。市區建成區面積達162.24平方公里,比上年凈增27.18平方公里。柳東新區(含陽和,下同)完成征地725公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億元,增長66.7%。柳東新區十大項目加快推進,新區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不斷完善。柳州園博園、柳州國際會展中心順利建成并成功舉辦首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首屆中國——東盟(柳州)汽車、工程機械及零部件博覽會,創造了新的“柳州速度”;柳東新區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雒容經柳東至火車站快速公交(BRT)線路試點開始啟動。

拓展對外交通取得新突破。柳南城際、湘桂擴能、貴廣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柳肇鐵路已申報立項;柳州火車站擴建進展順利。三江至柳州、陽朔至鹿寨、柳州至武宣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柳州至南寧高速改擴建瀝青路面加鋪完工,柳梧高速、桂林至柳州至南寧高速公路改擴建、南站綜合客運樞紐正式啟動。西江黃金水道建設加快,柳江四級航道整治完工,柳州港鷓鴣江、陽和作業區開工建設,大藤峽水利樞紐前期工程正式啟動。白蓮機場改擴建進程加快,機場開通航線由上年的11條增至19條,年旅客吞吐量大幅飚升并突破60萬人次,增長87%

城市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市政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58.22億元,增長14.9%,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十大建設工程”完成投資83.34億元,占52.67%。鷓鴣江大橋、白露大橋建成使用,城市快速環道實現北外環通車及西外環部分路段通車,進一步暢通了河北、河西片區的物流。潭中西路西環路口改造、潭中高架橋與白沙路匝道、西堤路、榮軍路改造等一批路網項目投入使用,39條小街小巷改造順利完成,重點路段交通壓力明顯緩解,部分支路“毛細血管”得到有效疏通。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成績。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扎實推進,“綠滿龍城”、“家園綠美工程”深入開展,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37%,綠地率35.08%,人均公共綠地10.13平方米,我市被評為“2011中國十大美麗城市”。柳江飲用水保護河段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部分河段達Ⅱ類水質標準,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在全區率先開展公交車尾氣排放專項治理,提前報廢更新338輛公交車。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得到加強,市區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2%100%,六縣縣城達68.9%60%以上。在2011年全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我市以93.8分的成績高居全區第二,僅次于桂林。

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專項規劃、重點地區規劃等工作扎實開展,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汽車城總體規劃已上報自治區終審。全市86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得批準。第二次土地調查及11個重點鄉鎮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全面完成,六縣及市轄鄉鎮“征轉分離”工作開始啟動。建設用地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全市獲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035公頃,增長30.1%;集約節約用地取得新突破,盤活新增建設用地937.4公頃。“兩違”治理力度加大,共拆除違法建設62.63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廣告整治、柳江河道綜合整治、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扎實有效開展。“數字城管”基層網絡不斷完善,各城區二級平臺全面建成使用。數字柳州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完成。

五、民生工作得到有效加強,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創業帶動就業成效明顯。就業創業政策、服務、培訓體系不斷完善,全民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安排355萬元扶持微型企業發展,新創辦微型企業1137家。統籌城鄉就業取得新進展,覆蓋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服務力度持續加大。全市新增城鎮就業5.6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2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規模持續擴大,保險基金監督管理不斷加強。六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全面啟動,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進一步完善。未參保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擴大到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和職工。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人均待遇水平增幅達10%以上;職工醫療保險人均統籌支出增長8.6%,個人負擔比例降至18.82%,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市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針對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給予市區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發放臨時豬肉價格補貼,并建立了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社會救助救災工作有效開展。水庫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關愛殘疾人“陽光計劃”深入實施。

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安居工程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3.72萬套,超額完成3.35萬套的計劃任務;建成廉租房258012.9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371039萬平方米,籌集、開工建設公共租賃房1.01萬套。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集中區改造覆蓋面擴大到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企業。改制企業生活區水電“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全面啟動。融水縣30-50戶村屯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試點進展順利,已完成投資1.2億元。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免費午餐工程質量得到提升,小學生、初中生就餐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餐2.5元和3元,“免費午餐”柳州模式獲《人民日報》、《新聞聯播》全面報道并向全國推薦。老有所養工程進展順利,10個社區老年活動場所全部對社區老年人免費開放。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農村“三大糾紛”調處和信訪工作得到加強,領導干部公開大接訪活動有效開展。“平安柳州”建設深入推進,學校、幼兒園治安環境集中專項整治全面開展,社區治安聯防新機制推進實施,打防管控機制更加完善,人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應急處置機制日趨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能力得到加強。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

六、各項改革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取得新成績

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戰略性重組加快推進,柳化、柳州銀行增資擴股全面完成,百貨、工貿重組引資取得積極進展。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突破1500億大關,達1650億元,增長37%。在全區率先完成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轉為一般公司類貸款。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累計完成林改勘界1616.8萬畝、林改發證1547.9萬畝,分別占全市集體林地面積的97.7%93.5%。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先后成立文化產業公司和“八桂大歌”演藝公司,藝術劇院改革進程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改革全覆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開展。

金融業發展不斷加快。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99.41億元、貸款余額1235.3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7.65%16.58%,貸款余額和新增量均居全區第二位。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新增各類金融機構5家,達56家,柳州榮膺第九批“中國金融生態城市”稱號。柳州銀行“跨區域”戰略迅速推進。柳鋼、柳工、柳化等完成再融資。小額貸款公司強勢發展,總數由上年7家增至17家,注冊資本及當年累計發放貸款分別達7.43億元和15.87億元;融資性擔保公司由8家增至23家,擔保責任余額81.98億元,有力支持了非公經濟和中小、微型企業發展。

對外開放與合作不斷擴大。全市進出口總額27.8億美元,下降1.4%;其中出口9.2億美元,增長46.03%,基本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市歷史最好水平。企業“走出去”力度持續加大,柳工成功收購上海金泰和首鋼重汽,產品線進一步豐富。區域合作與國際交流不斷擴大,我市分別與廣西西江開發投資集團、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首屆中國——東盟(柳州)汽車、工程機械及零部件博覽會共吸引了來自3個國家及國內24個省(區)的263家客商參展,并組團赴美國、加拿大、臺灣、香港等境外地區開展商貿洽談和推介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柳州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招商引資成績顯著。全年簽約內資項目466個,合作金額500.29億元;市外境內到位資金509.94億元,增長10.19%。實際利用外資(全口徑)3.51億美元,增長46.4%,創歷史新高。招大引強取得新突破,引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9個,合作金額385.5億元。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成績斐然,共承接轉移項目184個,合作金額309.57億元。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市民幸福指數持續提高

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實施。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成果顯著,申請專利1280件,增長45.12%;獲專利授權864件,增長13.24%。兩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五項科技項目獲國家863和重大科技支撐計劃立項支持。六縣四區全部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我市第六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科普活動蓬勃開展。“雙百人才工程”、“優秀人才接觸柳州”計劃深入實施。對高層次人才的選拔、推薦和獎勵力度加大,為25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以及引進的5名緊缺專業人才發放津貼、獎勵200萬元。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義務教育成果得到鞏固,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啟動實施,批復立項新建市區4所中小學。市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共接收7.18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穩步推進,市區8所幼兒園完成立項,612所幼兒園開工建設。普通高中實現多樣化發展,全市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增至11所,高考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全區前列。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柳州模式獲得教育部高度肯定,全市職業院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5%以上。特殊教育穩步發展,市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園和各縣特殊教育學校啟動建設。市區24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及校舍標準化開工建設。教育教學裝備投入加大,全市中小學“班班通”多媒體電子白板建設覆蓋率全區第一。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廣西工學院與柳州醫專合并正式啟動。

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十大文化建設工程”成果豐碩。軍事博物園建成開放,工業博物館、劉三姐文化娛樂中心順利推進,已建成行業、企業和民間博物館40個。成功舉辦國際水上狂歡節,共有100多萬人次參與或觀看狂歡活動。文藝精品再放光芒。《八桂大歌》在國家大劇院成功演出并深受各方贊譽。“美麗柳州”書畫作品展分別在國家畫院美術館和臺灣花蓮等地舉辦。“中外優秀劇目月月演”活動共引進國內外優秀劇目20臺、演出31場,觀眾近4.65萬人次,柳州成為廣西引進劇目最多、演出市場最活躍、觀眾票價最實惠的城市。文化惠民開辟新天地。成功在文廟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參與游客近10萬人次,成為柳州文化新符號。水上大舞臺、劉三姐大舞臺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市圖書館、公辦博物館和陳列館全部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9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53個、農家書屋80個、社區書屋37個。為農村群眾放映公益電影1.18萬場次,觀眾達148.8萬人次。“十一五”20戶以上村村通工程通過自治區驗收。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柳州臺開播,成為西南地區首家開通網絡電視臺的城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圓滿完成。侗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取得新突破。我市在全區第十二屆運動會上金牌和團體總分均位居第二。柳州籍運動員在國際國內重大賽事中屢創佳績。成功舉辦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中國大獎賽、2011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等國際重大賽事,柳州國際知名度和媒體關注度大幅提升。

衛生、人口與計生事業健康發展。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開展。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8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全市新農合平均參合率達96.83%,并率先在全區開展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即時結報工作。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市人民醫院、工人醫院、柳鐵中心醫院等項目加快建設,第四人民醫院、兒童醫院、柳東新區三甲醫院項目完成前期工作,6個縣級綜合醫院和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進展順利,508個村衛生室建設全部完工。防治艾滋病和農村兒童急性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等工作得到加強。柳州醫專與市衛校整建制合并,實現了資源優化。全國衛生城市創建工作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推進。人口與計生工作得到加強。在全區率先全面實施出生實名登記制度,開展全國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工作,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繼續加強。成功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紅歌季比賽。婦女兒童事業健康發展,我市成為首批、廣西唯一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袁茵和覃俊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市掀起向優秀共產黨員、道德模范學習的熱潮。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繼續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軍政軍民團結不斷鞏固,我市連續第七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八、政府自身建設持續加強,行政能力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政務環境進一步優化。實施“陽光政務”工程,推進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積極開展并聯審批、網上審批和政務上門服務。政務服務基層網點進一步完善,全市超過60%的鄉鎮、市區所有的街道(鄉鎮)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擴權強縣行政審批項目清理、規范工作扎實開展,市、縣二級政府的權責關系進一步理順。績效考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績效考評結果榮獲全區三連冠。堅持每月市長“企業接待日”制度,推出每月市長“市民接待日”制度,實實在在幫助企業、群眾解決了一批實際困難。

民主法治建設扎實開展。市政府自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答復率達100%。“六五”普法全面啟動,法治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我市被評為“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市、縣、鄉、村四級換屆工作圓滿完成,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不斷健全。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工作扎實開展。“和諧社區”建設深入推進,提高了社區居委會成員工資待遇,穩定了社區工作者隊伍。

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各級各部門嚴守換屆紀律,確保了政府換屆工作風清氣正。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實施。作風和效能建設進一步加強。民主評議效果明顯,“政風行風熱線”、“12345政府熱線形成常態化機制。工程建設等重點專項治理工作有效開展,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

過去一年,我市人事、編制、外事僑務、工商、稅務、技術監督、統計、國家安全、決策咨詢、檔案、人防、氣象、糧食、農機、宗教、老齡、修志、防汛抗旱、防震減災、哲學社會科學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2011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和種種困難及挑戰,我們經受住了考驗,穩住了局勢,迎來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及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精誠團結、艱苦奮斗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積極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駐柳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及海內外所有關心和支持我市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方面,產業結構不合理,新興產業發展緩慢,服務業發展滯后,城鄉發展不平衡,“三農”狀況亟待改善等深層次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又面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用地、用電和資金緊缺,原燃料價格上漲、物價持續走高,嚴重影響企業生產、項目建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等新的壓力。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前進的路上需要直面和解決好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全力突破困局。

2012年工作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三年四千億,工業再翻番”戰略收官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和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必須按照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升級、城市轉型,全面發展、富民強柳”的總體發展思路,堅持“三個同步”的發展理念,堅持“二次創業、升級轉型,聚集人氣、做大城市,建設更加美好柳州”的發展戰略,全面貫徹實施“傳承創新,穩中求進,重點突破,全面發展,努力建設‘五美五好’柳州”的“二十六字方針”,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努力開創建設“五美五好”柳州的新局面,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3%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區政府下達指標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自治區政府下達指標以內。

為實現上述預期目標,著重抓好以下九項工作:

一、加快工業經濟優化升級,努力實現“三年四千億,工業再翻番”

打好經濟質量升級戰役,進一步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力度,著力引導各類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合理調度生產生活用電,堅決與企業一起,共克時艱,同謀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汽車城建設全面提速。堅持把汽車城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一號工程,全面加快上汽通用五菱40萬輛乘用車基地、東風柳汽10萬輛商用車和20萬輛乘用車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盡快啟動五菱有限公司20萬輛新能源汽車基地、汽車零部件園、玲瓏輪胎、玉柴工業園、重慶工業園和金融中心等重大項目。同步推進汽車城綜合配套和服務功能建設,積極引進汽車商務貿易、汽車電子、汽車金融、汽車研發、汽車檢測、汽車運動和汽車教育等方面的投資,加快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繼續保持工業的高強度投入,深入實施“十大工業結構調整工程”。鞏固提升三大支柱產業,全力推進柳州五菱微型汽車零部件基地搬遷、柳工大型裝載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基地、柳鋼冷軋生產線二期等重點項目,加快康明斯發動機、福耀玻璃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產業布局調整和產品升級。實施化工產業延伸工程、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壯大工程,大力推進柳化氯堿二期及配套工程、銀海鋁業年產35萬噸鋁合金板材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新的支柱產業。繼續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水平。大力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著力抓好方元電力熱電聯產、安琪酵母等一批項目建設,通過做大做強單體項目,引領帶動新興產業發展。今年,力爭全市工業總產值達4000億元,更新改造投資突破600億元;柳鋼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0億元,上汽通用五菱突破500億元,柳工、柳化分別突破300億元和100億元。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著力抓好中小企業上規模上臺階工作,力爭產值超億元企業達350家以上。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協作,形成產業鏈接,密切支柱產業的關聯度。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深入推進“十大科技提升工程”,確保200項“三年四千億”產業提升科技支撐扶持計劃全面完成,推進優勢產業提升重大科技支撐計劃60項,實施中小企業、新興產業科技扶持計劃140項。扎實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力爭年內新增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企業技術中心3個、創新型企業及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不斷完善檢驗檢測、技術標準、產品質量安全及監控體系建設,新增國家級汽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家,努力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市。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重推進30個示范項目、10個示范企業及示范基地建設,推進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兩化融合。積極推廣清潔生產,著力抓好節能降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確保圓滿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加快園區經濟發展。加快高新區創建創新型特色園區步伐。制定實施我市“十二五”工業園區發展規劃,著力解決項目用地和資金問題,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入園進區工作力度,全面加快五菱柳機搬遷、電子信息產業園、柳工機械裝備工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園區標準廠房建設,推動園區步入高速發展良性軌道。今年全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要增長20%以上,達到1500億元。

二、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打好城鄉統籌升級戰役,堅持“三化同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努力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良性互動。

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戰略。深入實施村鎮規劃大會戰,全面完成縣域村鎮體系規劃、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任務。繼續實施城鄉互動大通道工程,加快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建設,力爭啟動沙塘至沙埔道路改造,推進雒容至東泉段道路建設,竣工柳東大道延長線,提升中心城區與周邊縣、鄉(鎮)路網,推動柳江、鹿寨同城化發展,加快建設“一小時經濟圈”和“兩小時經濟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推動農村人口自愿有償、有序有效向城鎮轉移,不斷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十大水利工程”,全面推進防洪工程、供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與市區內河整治工程四大體系建設。開工建設落久水利樞紐,加快洋溪水利樞紐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市區及柳城、鹿寨、融安、三江防洪工程。積極開展中小河流治理。推進水庫除險加固43座。建設農田渠道650公里,恢復改善灌溉面積20萬畝。解決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加大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以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力度。實施耕地質量恢復工程,完善農村水利最后一公里設施,建設蔬菜、水果、桑蠶、茶葉等主要產業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示范區。加強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交通路網改造,實施一批縣鄉道聯網瀝青(水泥)路改造、行政村道路硬化項目。加快構建農村客運系統,推進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深入實施“十大農業工程”,在穩定糧食生產、推進甘蔗良種更新的同時,重點打造一批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加快先進適用農業技術集成,促進農業功能向休閑旅游等多個領域拓展,大力發展“3422產業集群。大力實施融水竹木深加工等一批扶持項目,增強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和帶動能力。推廣柳北區涼亭屯土地流轉推動產業發展經驗,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繼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完善蔬菜保障基地1萬畝,建設畜禽規模養殖場100個,強化市場調控,確保“菜籃子”產品供應均衡。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堅持產品品牌與區域品牌建設并舉,做強“柳韻春曉”茶葉公共品牌,培育壯大柳州冬葡萄、雙季蓮藕及融安金桔、柳城蜜桔、鹿寨蜜橙等產品品牌。繼續提升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程度,力爭耕種收綜合農機化水平達40%,在全區率先進入農機化中級發展水平城市行列。

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臺“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劃”及相關配套政策。實施農戶增收“十大行動計劃”,結合新農村試點建設“三項會戰”,深入推進“萬元增收示范村”建設,年內創建高效特色種植業基地10萬畝、“萬元養殖小區(村、場)”65個,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村(屯)6個、農家樂旅游點10個,打造“萬元村屯”20個,十萬元“示范農戶”200戶,以生產發展帶動生活水平、村容村貌和民主管理的提升。繼續推進城鄉風貌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城鄉電網改造。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和自治區的統一部署,啟動新一輪的扶貧攻堅戰,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今年著重抓好92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圍繞中心城市工業發展,合理布局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鼓勵和引導優勢企業到縣域發展配套經濟,推進汽配、機械、化工、造紙、制藥等產業向縣域延伸,培育發展產業鏈和配套產業。依托各縣產業資源優勢,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制糖、絲綢、竹木、茶葉、油茶加工等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民族民俗風情旅游業,加快構建一批特色產業集群。

三、加快服務業發展,聚集人氣,匯聚商氣

完善服務業發展的系列政策,進一步擴大城鄉消費,努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促進城鄉消費結構升級。繼續落實家電下鄉等惠民政策。開展節日、汽車、餐飲、農村等重點領域的促銷活動,組織消費購物節、汽車展銷會、美食節,不斷激發消費熱情,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升級改造26家城鄉農貿市場。培育特色商業街2條。新建和改造社區微型超市50家,培育市級商業示范社區2個,改造和新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40家,組織“農超對接”,促進便利消費。整合大型商場資源,繼續引進一批國內外商業知名品牌,提升購物和消費服務功能,增強城市吸引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繼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建設,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加快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深入實施“十大商貿工程”。重點抓好四大千畝物流園建設,完成農貿物流園一期主體結構,啟動鋼鐵物流園二期和糧食物流園一期,加快化工物流園建設。完成桂中海迅柳北基地、新風時代廣場、廣西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一期主體建筑建設。加快廣西汽貿園二期、東盟國際物流園等項目建設。盡快完善片區商業布局,加大精品百貨商場建設力度,推進陽光100城市廣場摩爾城、地王財富廣場MALL購物中心、風情港商業中心建成開業,完成樂和廣場購物中心建設,啟動保利大江郡商業項目,加快推進金綠洲城市購物廣場建設。大力培育打造大型現代商貿企業,鼓勵聯華超市、尚龍電器等連鎖企業拓展連鎖門店,積極引進萬達、華潤等大型現代商貿企業。

大力推進旅游名城建設。深入推進“十大旅游工程”。加快窯埠古鎮、鳳凰河生態旅游區等項目建設,抓好雀兒山、都樂等公園升級改造。擴大旅游區域合作和市場宣傳,加大引客入柳力度,培育民族民俗風情旅游,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商品,不斷完善和提升“百里柳江”都市休閑旅游、“百里風情”民俗風情旅游和環都市鄉村旅游三大旅游集群。抓好百里柳江申報4A級景區、龍潭景區升5A級景區工作,著力打造百里柳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完善旅游信息化和公共服務體系,新增兩家以上高星級酒店,策劃開展“新柳州·天天游”、“風情柳州”旅游大篷車主題宣傳活動。精心辦好國際水上狂歡節、第七屆柳州國際奇石節、中國侗族多耶節等大型特色節慶旅游活動。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全面落實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服務業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和統計分析制度。重點發展服務和配套工業主導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制定物流、金融、信息、中介等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啟動工業物流剝離示范工程。大力發展醫療衛生、物業服務、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養老服務等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會展、科技等新型服務業,推進現代服務業全面提速。

四、加大城市建設管理力度,夯實宜居城市基礎,進一步拉開超大城市框架

打好城市質量升級戰役,堅持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同步推進,持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和整體形象,加快城市升級轉型。

著力打造柳東活力新城區。以柳東新區十大項目為抓手,全面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系統(BRT)、供水供熱、生態水系、污水處理、企業總部、新型居住社區、柳東公租房一期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新區市政配套、供電基礎和公用服務設施建設,開工建設柳東新區文化廣場、醫院、柳東至洛埠鎮道路、二中新校園、柳東實驗中學、小學等項目,竣工鹿山學院二期、柳州國際會展中心配套等項目,不斷完善新區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各種生產要素向新區聚集。年內柳東新區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以上。全面推進靜蘭片區改造,加快打造城市片區及城市門戶典范。

著力構建對外交通新優勢。探索綜合交通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柳南城際等三條在建鐵路建設,推進柳州站擴建和新建西鵝鐵路貨運中心站,力爭柳肇鐵路早日開工。加快柳州至武宣、柳州至梧州等四條在建高速公路建設,實施桂林至柳州至南寧高速公路改擴建,開工建設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加快南站、河東綜合客運樞紐等項目建設。推進柳江二級航道整治和紅花二線船閘改造,加快建設柳州港鷓鴣江、陽和作業區,盡快啟動官塘、江口、導江等作業區建設。加快白蓮機場擴建,進一步加大航線開發力度。

再掀城市建設新高潮。大規模推進現代宜居城市建設,著力打造精品工程和標志性建筑,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品質形象。全力加快“十大建設工程”進度,著力抓好城市路網體系建設,新開工五岔路口改造、環江濱水大道等一批項目,竣工廣雅路八一路口改造、北外環路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完善原柳鐵區域路網工程,確保市政重點工程投資170億元以上。全面啟動新一輪的城市片區舊城改造,每個城區選擇1-2個“城中村”作為改造試點,采取“政府主導、村民參與、市場運作、片區平衡”的運作模式,鼓勵和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城中村”改造,力爭做到城市贏得環境,百姓贏得財富,政府贏得民心,社會贏得和諧,發展贏得速度。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力爭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抓好柳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加快完善水質監測網絡體系,確保上半年露塘、雒維及龍江河北浩等水質自動監測站投入使用。加快推進城市備用水源古償河供水工程建設,對市區企業地下水井進行統一管理,把地下水源納入城市供水應急體系。加快柳東官塘、沙塘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配套建設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完善現有污水處理廠特別是縣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因地制宜推進村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等多污染物綜合控制,實施柳電煙氣脫硫設施升級改造和煙氣脫硝工程,年內柳鋼燒結機煙氣實現全面脫硫。著手開展PM2.5監測和治理相關工作,探索建立重度灰霾天氣的公開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力爭成為我國首批監測PM2.5的城市之一。推進機動車環保檢測線建設,逐步推行機動車環保標志制度。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推進電鍍工業園區建設,力爭年內建成汽車城電鍍工業園。繼續加強噪聲治理和輻射污染治理。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全面推進“綠滿龍城”和“家園綠美工程”,以新加坡為樣本綠化美化彩化城市,讓龍城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努力建設“生態花園、五彩畫廊”的花園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堅持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建設,不斷完善新區規劃編制體系,爭取柳東新區近期建設區域控規覆蓋率達100%。嚴格執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等制度,堅決打擊“兩違”現象。深入開展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加強重點區域和地段的管理,強化街面市容秩序監管,不斷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強化戶外廣告和柳江河道綜合整治,繼續加強電動自行車規范管理,實施停車泊位建設工程,努力緩解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力爭成為第一批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推進“數字城管”二期建設,建成柳東新區二級平臺,加快數字城管網絡向街道社區延伸,努力構建“大城管”格局。出臺數字化城市管理實施辦法,健全各部門和公眾參與管理制度,積極鼓勵全民參與城市管理。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建設更加美好柳州提供堅實的社會保障

打好生活質量升級戰役,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扎扎實實為民辦10件實事,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更多的實惠。

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落實鼓勵創業各項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微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強化六縣四城區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力爭新增微型企業2400家,確保我市通過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驗收。加大就業和再就業的扶持力度,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進城落戶農村居民、農村退伍軍人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工作,切實幫助殘疾人等困難群體解決就業問題。積極統籌城鄉就業,繼續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力度。確保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萬人,實現轉移就業5萬人。

進一步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制度,在全市城區范圍內啟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參保率達70%以上;加強社會保險的擴面、征繳、籌集和監管,確保各項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保障水平,實行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制度,啟動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繼續完善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備災救災及困難救濟工作。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公共事業聘用人員工資待遇,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價格臨時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建立“一戶一策一干部”幫扶機制,促進低收入農戶和城鎮低收入群體增收。繼續推進關愛殘疾人“陽光計劃”,大力發展慈善和社會福利事業。

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78萬套(戶)。深入實施“十大民生改善工程”。免費午餐工程覆蓋面擴大至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繼續推進改制企業生活區水電“一戶一表”改造。深入實施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集中區改造工程,力爭年內新開工改造建設住房3000套。扎實推進融水縣30-50戶村屯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試點,并適時擴大試點區域范圍。繼續抓好農村住房統一保險工作,減少因災返貧和加重貧困現象發生。推進老有所養工程,加快建設市社會福利救助中心和26個縣、中心鄉鎮敬老院。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不斷完善“四位一體”社區治理模式,探索“社區網格化”管理,增強社區自治服務功能。實施新一輪“平安柳州”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完善“天網工程”建設,推動基層平安創建全覆蓋,讓城市更安全、市民更安心。切實做好農村“三大糾紛”調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完善領導干部接訪制度,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妥善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大力推進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建設,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打好改革開放升級戰役,更加注重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更加注重加強區域經濟協作和發展外向型經濟,以改革增動力,以開放添活力,更好地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機制,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完善壯大國有投融資平臺建設,拓展、創新投融資渠道和方式,不斷提升投融資能力。加快企業改革、重組和規模擴張,推進農工商改制以及百貨、工貿合并重組引資工作,支持柳州銀行跨區域經營和引進戰略投資者。鼓勵和扶持企業上市、發行債券,加快建設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推動柳州醫藥成功上市,積極開展高新區爭創“新三板”試點前期工作。深入推進“引金入柳”,不斷改善金融環境,繼續推進村鎮銀行等農村新型金融機構試點。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放寬投資領域,抓好區域集優債、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的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積極推進農村三產用地上市交易,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農場改革。繼續深化文藝院團、事業單位以及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并把范圍擴大到村衛生室和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抓好鹿寨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逐步建立全科醫生制度。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外經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優化外貿主體和產品結構,加大對南亞、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規模。全方位開展國際交流與區域合作。精心辦好第二屆中國——東盟(柳州)汽車、工程機械及零部件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東盟女企業家創業論壇。進一步密切同泛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區域的聯系,增進與廣西“兩區一帶”城市之間的戰略協作,積極推進柳州來賓一體化發展,不斷提升柳州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扎實做好申報出口加工區的各項前期工作。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全方位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對外投資,不斷提高對外工程承包、勞務輸出的規模和水平。

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更加注重招商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堅持引資引智引技并舉,加強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的招商引資工作,全面提升“引進來”的規模、質量和水平。依托“中央企業投資柳州”、“首屆廣西異地商會大會”等會議平臺,進一步加強與國內行業龍頭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做好項目跟蹤對接及后續服務,確保項目、資金落實到位。2012年,確保引進市外境內資金5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5億美元以上。

七、大力推進文化發展升級,打造廣西文化強市

打好文化發展升級戰役,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柳州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加快柳州由廣西文化大市向廣西文化強市轉型。

實施“文化事業繁榮系列工程”,實現文化發展成果全民共建共享。實施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工程。啟動市群眾藝術館、青少年宮、科技館建設,加快文化產業大廈、報業大廈建設,竣工劉三姐文化娛樂中心,確保工業博物館建成開放。進一步健全市、縣(區)、鄉、村四級文化設施網絡,重點推進國家級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新建78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2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80個社區書屋。實施文化成果共享工程。深入開展“柳江之夏”、“龍城金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精心組織“精品劇目公益展演”、“中外優秀劇目月月演”,爭取舉辦中國·柳州國際水上音樂節,并把柳州辦成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分會場,積極培育“看大劇,到柳州”的市場氛圍。實施城鄉文化均衡發展工程。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立完善農家書屋長效管理機制,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經常化。實施文藝精品打造工程。開展多元化題材劇目創作,努力創排新的大劇,精心提升《八桂大歌》。實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工程。扎實做好民族民間文化挖掘、保護和開發,做好柳州摩崖石刻、東門城樓等5個單位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爭取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三江)、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融水)等列入自治區級保護項目。

實施“文化產業發展系列工程”,推進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實施文化支柱產業培育工程。著力發展文化體育休閑旅游、文化創意、演藝娛樂等主導產業和數字出版、數字傳輸等新興產業,逐步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柳州新的支柱性產業。實施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工程。重點推進精柔印刷工業園、動漫產業基地、汽車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產業項目建設,打造廣西文化產業標志性工程和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實施文化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培育和打造一批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快發展一批具有專、精、特、新等優勢的中小文化企業和民營企業,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資本實力和國際貿易能力的外向型企業。實施文化產業品牌提升工程。重點打造柳宗元文化、國際水上狂歡節、三江侗族多耶節等知名品牌,帶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實施文化市場興旺工程。重點發展圖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演出娛樂、影視劇、動漫游戲等產品市場,加大“掃黃打非”力度;積極舉辦各種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力爭把柳州打造成為面向中國—東盟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廣西文化會展、交易中心。

八、繁榮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打好社會服務升級戰役,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努力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啟動廣西第五輪創新計劃。強化科學技術普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培育更多自主知識產權。深化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層次合作,形成高校政產學研合作戰略伙伴2-3家,培育產值超億元以上的政產學研合作重點企業5家。實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進一步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落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流動、激勵政策,重點推進六支人才隊伍建設、八類人才資源開發。啟動實施“十大人才開發”工程,努力營造充滿活力、富有成效、更加開放的人才環境,形成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盡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貫徹實施《教育規劃綱要》,推進“十大教育工程”,打造柳州幸福教育,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布局調整和建設。深入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開展“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年”活動,新建和改擴建鄉鎮中心園46所,力爭全市學前三年、學前一年毛入學率分別達到63%83%以上。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著力維護教育公平。妥善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繼續推進普通高中辦學多樣化發展,優化發展高中教育。加快發展特殊教育,積極推進市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建設和創建全區示范性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加強校內外安全管理和校車安全管理。完善各項學生資助工作機制,切實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扎實開展國家級與自治區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創建工作,全面啟動職教園區二期建設,爭取啟動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職教園區建設項目。全面加快組建綜合性大學步伐。

加快醫療衛生、人口與計生事業發展。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市人民醫院、工人醫院、中醫院、柳鐵中心醫院等醫院品牌,啟動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童醫院等醫院建設,全面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進度。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著力解決邊遠農村群眾看病難問題。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全力推進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深入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創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大力推進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加大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力度,實施優生促進工程,改善出生人口素質。

蓬勃發展體育事業。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繼續承辦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中國大獎賽等水上賽事,繼續申辦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等國際國內重大賽事,認真辦好廣西第七屆農民運動會、廣西體育節和全區萬村農民籃球大賽等活動。完善城鄉體育基礎設施,抓好靜蘭水上運動基地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推進體育中心景觀和場地設施改造,努力創造更好的健身運動環境。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文明素質提升計劃,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不斷提升市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實施理論政策宣傳工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持續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實施城市精神塑造提升工程,弘揚柳州“開明開放、敢為人先,創新創業、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制定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認真做好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提升雙擁共建水平,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繼續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召開全市第五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支持融水、三江兩個自治縣辦好成立60周年大慶。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提高為群眾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順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結合實施黨的建設升級戰役,更加注重加強法治政府、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全面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堅持每月市長“企業接待日”、“市民接待日”制度,搭建和完善網上互動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努力為民排憂解難。繼續清理壓縮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完善市、縣、鄉鎮政務服務平臺和基層網點建設,推動政務服務向村(社區)延伸。強化政務督查、效能監察和績效考評,確保政令暢通和工作有效落實。

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健全推進依法行政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積極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堅持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與問責,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做好“六五”普法,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法治柳州建設。

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一崗雙責”,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強對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領域的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強化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加強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和日常監督。實行陽光政務,確保行政權力依法、公開、透明運行。繼續深入開展專項治理,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當前發展形勢依然嚴峻,發展任務相當繁重。但形勢越困難,任務越艱巨,越能激發全市人民的斗志,越能激勵我們突破困境、再創佳績。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勇往直前,努力開創柳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附 注:


1.“510促銷活動:按照自治區商務廳的部署,在餐飲、食品、服裝、家裝、家電、汽車、健身、房地產、文化娛樂、旅游等10個領域,通過多種形式,組織5次集中宣傳促銷活動,以活躍城鄉市場,引導居民科學、合理、安全消費。

2.十大工業結構調整工程:汽車整車升級工程、汽車零部件提升工程、裝備制造業基礎元器件優化工程、鋼鐵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工程、化工產業延伸工程、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壯大工程、新興產業培育工程、“三個千億”打造工程、中小企業“千百十”發展工程、工業“智造”工程。

3.十大科技提升工程:汽車千億元產業重大科技攻關工程、優勢產業重大科技提升工程、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科技扶持工程、特色園區科技創新工程、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化科技支撐工程、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能力提升工程、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工程、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宜居柳州科技惠民工程。

4.十大水利工程:柳江防洪控制性工程、市區防洪工程、縣城防洪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城市飲水工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市區內河整治工程。

5.“3422產業集群:把蔗糖、畜禽、速豐林打造成年產值達100億元產業,糧食、蔬菜、水果、桑蠶打造成50億元產業,草食動物、油茶打造成20億元產業,茶葉、休閑農業打造成10億元產業。

6.農戶增收“十大行動計劃”:高效特色種植業增收行動計劃、畜牧水產養殖業增收行動計劃、林地經濟產業增收行動計劃、“一村一品”增收行動計劃、農村個體私營工商增收行動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增收行動計劃、農業龍頭企業增收行動計劃、培育和扶持100家“助農增收龍頭合作社”計劃、農業觀光休閑業旅游業增收行動計劃、扶貧增收行動計劃。

7PM2.5PM,英文全稱為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一旦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8.文化事業繁榮系列工程:城市精神塑造提升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工程、文化成果共享工程、城鄉文化均衡發展工程、文藝精品打造工程、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工程、現代傳播能力提升工程、城鄉藝術教育工程、文化發展黨建引領工程。

9.文化產業發展系列工程:文化支柱產業培育工程、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工程、文化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文化產業品牌提升工程、文化體育旅游融合提升工程、文化科技創新提升工程、文化市場興旺工程、特色文化名縣名鎮名村提升工程、文化開放交流工程、文化產業人才壯大工程。

10.六支人才隊伍建設:指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建設。

11.八類人才資源開發:指“雙創”型人才開發(創新型科技人才開發和創業型人才開發)、多區域合作人才開發、非公有制企業人才開發、貧困縣人才開發、高校畢業生人才開發、經濟園區人才開發、城鎮化人才開發、現代服務業人才開發。

12.十大人才開發工程:指黨政人才素質提升工程、“524優秀企業家”成長促進工程、“132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外向型人才開發工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新型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程、宣傳文化教育人才開發工程、人才載體建設提升工程、優秀人才接觸柳州計劃和優秀人才激勵工程。

13.十大教育工程:學前教育推進工程、義務教育鞏固提高工程、普通高中加快發展工程、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強化工程、德育創新工程、民族教育特色建設工程、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程、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

返回 政府工作報告

首頁

走進柳州

信息公開

辦事服務

互動回應

數據專題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信息來源: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日期: 2012-02-22 17:10

分享至: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法国性xxxx精品hd| 法国性xxxx精品hd|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国产日韩精品SUV|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